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,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而今识得愁滋味,欲说还休,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,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
而今識得愁滋味,欲說還休,欲說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。
shǎo nián bù shí chóu zī wèi , ài shàng céng lóu , ài shàng céng lóu , wéi fù xīn cí qiáng shuō chóu 。
ér jīn shí dé chóu zī wèi , yù shuō huán xiū , yù shuō huán xiū , què dào tiān liáng hǎo gè qiū 。
【注释】
①丑奴儿:即《采桑子》。
②层楼:高楼。
【评解】
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这首词是辛弃疾带湖闲居时的作品。通篇言愁。通过“少年”时与“而今”的对比,表现了辛弃疾受压抑、遭排挤、报国无路的痛苦,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。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。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,“识尽愁滋味”。全词构思新巧,平易浅近。
浓愁淡写,重语轻说。寓激情于婉约之中。含蓄蕴藉,语浅意深。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。
【集评】
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:他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,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、沉闷不满的情绪。……用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这样一句闲淡的话,来结束全篇,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,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。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,有时更耐人寻味。
张碧波《辛弃疾词选读》: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,含而不露,别具一格。
【鉴赏1】
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这首词也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的作品。
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,衬托“而今”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,却又说不出道不出,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。
上片说,少年时代思想单纯,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,喜欢登上高楼(层楼),赏玩景致,本来没有愁苦可言,但是“为赋新词”,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,勉强写一些“愁苦”的字眼应景。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。“不识”写少年人根本“不知道”什么是“愁”,十分真切。
下片笔锋一转,写出历尽沧桑,饱尝愁苦滋味之后,思想感情的变化。“识尽愁滋味”概括了辛弃疾半生的经历,积极抗金,献谋献策,力主恢复中原,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,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、打击。他这“愁”郁结心头已久,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,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,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,投降派把持政权,说了也于事无补,就不再说了。“欲说还休”深刻地表现了辛弃疾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,悲愤愁苦溢于言表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欲说还休”四字重复出现,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“有苦无处诉”的气氛,加强了艺术效果,使读者体会到,辛弃疾为国事忧愁,极端痛苦,竟至不能对人诉说,这是因为“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”(辛弃疾:《论盗赋札子》),辛弃疾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!怎么办呢?只好“顾左右而言它”,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句,意思就是说辛弃疾无可奈何,只得回避不谈,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!
本词构思巧妙,写少年时无愁“强说愁”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,生动真切。还应该说明,本词上下片里的“愁”含义是不尽相同的。“强说”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;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,怀才不遇的哀愁。
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,表现出辛弃疾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,包含着深沉、忧郁、激愤的感情,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,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。
【鉴赏2】
词的上片,辛弃疾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,所以喜欢登上高楼,凭栏远眺。少年时代,风华正茂,涉世不深,乐观自信,对于人们常说的“愁”还缺乏真切的体验。
词的下片,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,处世阅历渐深,对于这个“愁”字有了真切的体验。辛弃疾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,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,共建恢复大业。谁知,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,他不仅报国无门,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。
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这首词是辛弃疾带湖闲居时的作品。通篇言愁。通过“少年”时与“而今”的对比,表现了辛弃疾受压抑、遭排挤、报国无路的痛苦,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。(小提示:如果您想查询《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》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,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“优发国际检索”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,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。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!)
辛弃疾的其他作品鉴赏
- 江郎山和韵(三峰一一青如削,卓立千寻不可干)
- 送湖南部曲(青衫匹马万人呼,幕府当年急急符)
- 水调歌头(簪履竟晴昼,画戟插层霄)
- 感皇恩(露染武夷秋,千蛮耸翠)
- 生查子(百花头上开,冰雪寒中见)
- 好事近(日日过西湖,冷浸一天寒玉)
- 贺新郎(瑞气笼清晓)
- 金菊对芙蓉(远水生光,遥山耸翠,霁烟深锁梧桐)
- 好事近(医者索酬劳,那得许多钱物)
- 品令(迢迢征路)
- 乌夜啼(江头三月清明)
- 绿头鸭/多丽(叹飘零)
- 苏武慢(帐暖金丝,杯乾云液,战退夜□飂)
- 霜天晓角(雪堂迁客)
- 渔家傲(风月小斋模画舫)
同朝代其他作品鉴赏
- 阿那曲·梦回酒醒春愁怯(梦回酒醒春愁怯,宝鸭烟销香未歇)
- 三江小渡(溪水将桥不复回,小舟犹倚短篙开)
- 江行(暝色蒹葭外,苍茫旅眺情)
- 四月十日出郊(约束南风彻晓忙,收云卷雨一川凉)
- 南康军和苏东坡《酹江月》(庐山依旧,凄凉处,无限江南风物)
- 西林寺(将谓如庐阜,因迂数里行)
- 温泉(连山西南来,中断还崛起)
- 白鹿洞书院(昔人读书处,町疃白鹿场)
- 过虎溪(过溪无限翠屏开,大笑从教虎子猜)
- 寄东林慧海上人(湓浦庐山几度秋,长江万折向东流)
- 在燕京作(寄语林和靖,梅花几度开)
- 秋夜词(愁生山外山,恨杀树边树)
- 书文山卷后(魂飞万里程,天地隔幽明)
- 过杭州故宫(紫云楼阁燕流霞,今日凄凉佛子家)
- 过杭州故宫(禾黍何人为守阍,落花台殿暗销魂)
- 铁如意(仙客五六人,月下斗婆娑)
- 效孟郊体(闺中玻璃盆,贮水看落月)
- 效孟郊体(弱柏不受雪,零乱苍烟根)
- 效孟郊体(越禽惜羽毛,不向恶木栖)
- 效孟郊体(落叶昔日雨,地上仅可数)
- 效孟郊体(闲庭生柏影,荇藻交行路)
- 效孟郊体(移参窗此地,经岁日不至)
- 效孟郊体(手持菖蒲叶,洗根涧水湄)
- 西塍废圃(吟蛩鸣蜩引兴长,玉簪花落野塘香)
- 西塍秋日即事(络纬声声织夜愁,酸风吹雨水边楼)
- 野步(麦陇风来翠浪斜,草根肥水噪新蛙)
- 夜归(夜深归客依筇行,冷燐依萤聚土塍)
- 利州(云栈遥遥马不前,风吹红树带青烟)
- 太皇谢太后挽章(大汉阴风起,羁孤血泪县)
- 太皇谢太后挽章(羯鼓喧吴越,伤心国破时)
优发国际